25
2021
-
05
律师说 | 武杰: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重大事故,赛事方可能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5月22日,在全国人民还没有从双星陨落的巨大悲痛中走出来时,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发生重大事故的消息,再一次刺痛了国人的心。
5月22日,在全国人民还没有从双星陨落的巨大悲痛中走出来时,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发生重大事故的消息,再一次刺痛了国人的心。
截至5月23日,在参与本次山地马拉松赛事的172名选手中,有21人遇难,其中有多名马拉松赛事的优秀选手。可以说,这是中国乃至世界马拉松越野赛史上的重大灾难。
在为逝去的21条生命悲痛和惋惜之余,我们也需要从法律角度分析一下,本次马拉松重大事故背后的法律责任。
马拉松作为一种极限运动,应当对赛事主办方和参赛者有着专业的要求。而山地越野赛作为更高难度的体育竞技赛事,必然对参赛者和赛事方的专业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而赛事的参与、组织者是否专业,是否达到了参与、举办赛事的专业水准和各项要求,则是在事故发生后,衡量各方责任的重要依据。
诚然,在马拉松赛事格外火爆的今天,几乎所有赛事主办方都对参赛选手进行风险告知,会要求参赛选手在赛前上签署风险和责任自担的免责声明。
但这种“风险自担”的声明,能否完全免除赛事方的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
(一)“自甘风险”原则不适用本次赛事的主办方
我国《民法典》第1176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从法律条文的内容可知,本条规定的免责事由的适用主体应为文体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者,而不应扩大到赛事活动的主办方、组织者。也就是说,《民法典》的“自甘风险”原则并不适用于本次赛事的主办方。
(二)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是赛事方责任承担与否的关键
我国《民法典》第1198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结合马拉松赛事的性质,本次赛事主办方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
1.主办方对天气、气候的预报和预警措施是否到位
从新闻报道来看,导致本次赛事事故的重要原因,是极端天气。众所周知,马拉松作为一项持续时间较长的户外活动,天气、气候状况是赛事方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那么,赛事主办方在比赛开始前,能否对当日极端天气的出现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或预报?是否做到及时准确地告知所有参赛选手当日的天气状况及变化,并进行天气预警提示?是否有针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或措施?
此外,5月22日凌晨,在距赛事举办地几百公里外的青海省,发生了7.4级的地震。通常而言,地震之后,震中及周边地区往往会发生极端、恶劣天气。那么,赛事主办方是否有考虑到地震这一特殊因素?在地震生不久即开展赛事活动,是否进行了地震对赛事地区天气、气候、地质等影响的专业评估?
是否对极端天气的发生进行了相应的评估和预报、预警措施,是对赛事主办方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赛道中补给站点设置是否合乎标准
据报道,本次赛事CP3的站点设置在山脊上,非常荒凉,车开不上去,也没有任何补给。那么,整个赛事赛程中各处的补给站点设置是否合理,相应的补给和救援物资、人员配备是否到位?
补给站点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参赛者的安全和健康,是判断主办方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重要因素。
3.强制装备及检查是否合规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中国越野跑运动赛事组织标准》的规定,对于高海拔赛事等特别赛事,须要求选手携带具有防风及保暖作用的外套;对于赛事关门时间大于12小时的比赛,须为选手配备便携GPS设备,并要求选手全程携带。此外,标准还要求对每位参赛者的强制装备进行检查。
本次赛事的主办方是否按标准进行了强制装备的要求和检查工作,也是衡量其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4.医疗、救援是否到位
根据赛事组织标准的要求,赛事主办方需在赛道沿线安排足够的救援人员和医疗人员,能够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报告以及开展救援工作。本次赛事的医疗及救援力量是否充足,医疗及救援措施是否到位,将是判断主办方尽责程度的重要因素。
5.是否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
对于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赛事而言,有效的应急预案是组织赛事必不可少的工作。而是否制定应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以及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将是认定主办方责任承担与否的关键因素。
如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赛事的主办方、组织者,存在以上几方面的赛事组织和安全管理方面的疏漏和过错,则其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二、行政责任
根据我国《体育法》的规定,在竞技体育中从事违反体育规则的行为,由体育社会团体按照章程规定给予处罚;对国家工作人员中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管理办法》的规定,承办《赛事名录》内和全国单项协会主办的其他体育赛事,如发生违规事件,全国单项协会应对赛区做出处分。对违规赛区的处分分为:警告,通报批评,取消申办、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2-3年的资格。因赛事组织和安全等工作疏漏,发生危害社会和公共安全以及体育赛事安全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全国单项协会应当对赛区做出取消申办、承办全国性体育竞赛2-3年资格的处分。
也就是说,如本次事件经调查发现,赛事的主办方、组织者存在赛事组织和安全疏漏,或其他违规情形的,相应的赛区将面临2-3年内取消申办、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资格的处分,而相关组织人员、国家工作人员,也将会面临相应的行政处分。
三、刑事责任
从目前的新闻报道分析,甘肃白银马拉松事故不排除涉及刑事犯罪的可能性。如果涉刑,则可能涉及的罪名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及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首先,我们来看下法律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刑法》第134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刑法》第135条: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法律规定可知,构成以上两罪的重要因素,都是“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而判断赛事主办方是否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还是要从天气预报及预警、强制装备的要求和检查、赛道及站点设置是否合理、医疗救援是否到位以是否设置应急预案等方面综合考量。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本次事件涉及刑事犯罪,则在本次赛事中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而相关国家工作人员,也可能涉嫌渎职犯罪。
21条生命的逝去,背后是21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本次事故,必然对国内马拉松赛事及相关活动带来巨大冲击。但痛定思痛,以此为鉴,进一步做好体育赛事的安全保障工作,完善赛事举办及监管机制,让悲剧不再上演,让马拉松爱好者们,能够继续安全、健康地跑下去,才是本次事件最好的善后措施。
就像跑友圈的那句:“平安回家,才是马拉松的终点。”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